(马克思主义学院 宋宗丹讯)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贯彻落实教育部《形势与政策》课教学要求,体现最新的时政理论动态,把握教学难点和关键点,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,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,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、基本路线、基本方略,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4年10月17日,在A212开展秋季第一期《形势与政策》集体备课会。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专、兼职教师参会。
学院以教研室为单位,由教研室青年教师代表郭学渊老师,以从《黑神话·悟空》领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题,从“把握历史主动,改革波澜壮阔”、“锚定关键领域,擘画改革蓝图”以及“遵循改革规律,保持战略定力”三个方面展开教学。青年导师王芳老师进行点评,认为思政教师想要备好课、上好课,就要做到以下三点:一是教学素材要丰富,收集和准备具有时效性的教学案例,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;二是教学形式要灵活,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;三是教学氛围要活泼,通过“以小见大”的热点话题,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,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,从而深化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解和认识。


青年教师代表宋宗丹老师,选取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》这一主题,以教什么、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展开说课。青年导师陈聪娜老师进行点评,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,认为思政教师不仅在备课、说课过程中要具备逻辑性,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思政理论的系统性,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和心底里建立起思政理论的知识体系、逻辑框架。
在集体研讨环节,谢琪老师、张楠老师和李晓东老师根据高职大学生的学情,分享了自身的备课经验,认为思政教师在备课时应当立足高职大学生的特点,因材施教,了解不同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和专业领域热点话题,并且引入课堂教学,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。同时,也要在教学过程中,拓展学生的视野,提高学生阅读量,普及法律知识等与学生人生发展相关的教学内容,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。
最后,周菲菲院长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提出要求,强调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全体专、兼职教师要讲好思政课,做好教师这份良心职业,在教学过程中要贴近学生,贴近实际,贴近生活,善于发现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,将这些内容融入教学之中,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思政课的现实意义和价值。要不断探索、钻研,创新教学方法,以适应新时代高职大学生的需求,利用现代信息技术,丰富教学手段,提高教学效果。